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體系(七)
1.黨內法規體系如何做到守正創新?
(1)緊緊圍繞貫徹黨的指導思想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2)緊緊圍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3)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4)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5)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6)緊緊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7)緊緊圍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
2.黨的指導思想對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的意義是什么?
黨的指導思想是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我們黨歷來堅持用黨的指導思想指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通過黨內法規貫徹黨的指導思想,把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思想建黨每前進一步,制度治黨就跟進一步,制度治黨每推進一步,思想建黨就深化一步。黨的歷史上對黨章的修改完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及時體現到黨章中,轉化為全黨遵循的制度規范,使之更好發揮凝聚全黨共識、指引全黨前進方向的旗幟作用。各個歷史時期制定修訂黨內法規,也都無一例外地以黨的指導思想為指導,將黨的指導思想要求轉化為制度規定,并通過制度實施來保障和實現黨的指導思想對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有力指導。
3.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應該如何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這一重要思想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項要求轉化為制度規定、確立為制度遵循,以制度來保證黨和國家全部工作始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4.黨的全面領導對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有哪些意義?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重視通過黨內法規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在重大問題上的統一行動,保證人民群眾自覺接受、有效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七大黨章系統總結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切革命的群眾組織及革命的國家組織之中堅”,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組織起來的”,“四個服從”作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最根本的是全黨服從中央。新中國成立后,黨對全國執政條件下建立健全黨的領導體制機制進行了許多探索,黨的七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強調“黨的團結的唯一中心是黨的中央”。改革開放后,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作出明確規定,黨的十二大黨章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改革和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制定修訂一系列黨內法規,從制度上保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推動“兩個維護”深入黨心軍心民心,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落實到各級各類組織的活動之中。
5.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應該如何把握好黨的領導?
必須深刻把握黨的領導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實踐邏輯,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6.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對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有哪些作用?
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歷來注重加強作風制度建設,保證黨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革命戰爭年代,“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侵害群眾利益作為鐵的紀律,使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建立了魚水之情,成為革命勝利的力量源泉。黨的七大首次將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寫進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必須與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廣泛的聯系”。新中國成立后,黨始終把密切黨群關系作為執政的重大問題,黨的八大黨章強調“中國共產黨已經是執政的黨,因此特別應當注意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并且用極大的努力在每一個黨組織中,在每一個國家機關和經濟組織中,同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生活的官僚主義現象進行斗爭”。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強調“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黨中央出臺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黨的十九大黨章強調“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7.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如何保持好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完善制度著力防范脫離群眾的危險,不斷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8.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對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具有哪些意義?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的建設的一貫要求和根本方針,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么階段,全面從嚴治黨就要跟進到什么階段。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我們黨推進黨的建設的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全國革命勝利前夕,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嚴肅提出拒腐防變問題,作出禁止給黨的領導者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業的名字,以及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等規定,這些規定后來都作為黨內法規下達給各級黨組織。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連續制定一系列防止腐蝕的紀律規定,告誡全黨同志警惕驕傲自滿和糖衣炮彈攻擊,對黨內各種不良現象展開斗爭。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根據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條件,出臺一系列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四大考驗”日益嚴峻復雜、“四種危險”更加尖銳凸顯的內外形勢,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治黨制度籠子越扎越牢,極大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9.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如何堅持深入貫徹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必須深入貫徹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決策部署,堅持標本兼治,更加注重制度的治本作用,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緊跟管黨治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管黨治黨制度規定,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10.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對不斷完善黨內法規體系具有哪些意義?
堅持服從和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條重要原則。在黨的百年歷程中,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始終從黨的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出發,科學確定自己的目標任務,為實現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和政治任務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革命戰爭時期,黨內法規制度為黨領導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新中國成立后,黨內法規制度有力捍衛了黨領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成果。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堅持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要求出發,有力保證了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進入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更是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來加強和推進。